1 、可供选择的药物:口服一线抗结核药物 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耐多药结核病病人至少已对异烟肼、利福平产生耐药性,因此可选择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但不能排除病人已耐药。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白雪鹏 注射药物 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 、阿米卡星(又称丁胺卡那霉素)及卷曲霉素。
2、对于耐药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治疗周期比较长,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休息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并且需要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选择部分一线抗结核药物和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
3、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会破坏菌群平衡,反而可能助长结核杆菌的抗药性。此外,常规化疗全身给药的方法不能保证药物在结核病灶内的有效浓度 ,因此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细菌的耐药性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微创靶向综合疗法的研究。
4 、耐药性肺结核是指目前所用的一些抗结核药物存在耐药性,也就是结核分枝杆菌存在变异 ,引起治疗效果不好。
5、耐药性肺结核是对结核药物产生耐药,一般治疗肺结核一线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 、乙胺丁醇、4-吡啶甲酰胺、链霉素等药物 。如果对一线药物产生耐药性,便没有效果。对于耐药肺结核的治疗方法 ,WHO从2016年到2018年出台了相关指南,根据指南用药,一线药物没有很大作用。
全球流行情况:肺结核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从全球数据分析,其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下降,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亚洲国家 ,仍占据了56%的发病率,显示出该疾病在这些地区的严重性 。历史背景:结核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曾被称为“白色瘟疫”,是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第三位。根据2022年的全球结核病报告 ,中国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结核病发病数排名第三,占全球发病数的4% 。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内脏器官 ,甚至颅脑均可感染结核病,其中肺结核较为常见,一般占气管结核的80%-85%以上。感染结核杆菌后 ,患者发病与否与机体免疫力相关,感染人群的发病率在5%左右 。
肺结核致病原因及高危险群 即使受感染,一生只有5~10%有机会发病 肺结核主要传染途径是飞沫与空气传染。一般而言 ,受到感染的人一生中只有5~10%有机会发病。国内对接触者的追踪资料显示,年龄越小的人的发病率越高,与患者接触时间的长短 、环境是否通风 ,也是影响是否被传染的要因。
结核是一种容易在感染者说话、大笑或咳嗽时通过空气传染给他人的传染病(通常为肺结核) 。据统计,在中国有5亿人感染结核,其中十分之一的人可能发病。
全国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58/10万以下,疫情偏高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较2015年下降20% ,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2020年1-8月中国肺结核发病数量为599587例,死亡人数为965人;2019年中国肺结核发病数量为775764例 ,死亡人数为2990人 。
1、发达国家的结核病流行情况已有所好转。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甚至有望消灭结核病。 统计数据显示 ,199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为750万人,到1994年上升至880万人,2000年更达到了1020万例 。这表明结核病的全球流行趋势呈现上升态势。
2 、全球结核病情况:据WHO报道 ,每年约有800万新病例发生,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1 中国的结核病情况:建国前,结核病的死亡率高达200-300人/10万 。建国后 ,通过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卫生状态和开展群防群治等措施,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3、全球目前约有2亿结核病患者。 导致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有四个:1 一些政府对结核病控制的忽视,特别是发达国家,盲目乐观地认为消除结核病在即 ,从而放松了控制工作,削减了相关机构、人员和经费 。2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无力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
4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 ,结核病疫情又有所回升,出现了感染人数多、新发患者多、复发患者多 、耐药患者多、死亡人数多的新特点 。
5、其症状包括慢性咳嗽 、发热、厌食、咯血 、体重下降、盗汗、乏力和胸痛。引起肺结核的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 、感染结核病菌和身体状况较差。新冠肺炎与肺结核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相似,但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 ,治疗周期长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尘埃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1、全球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Invest to End TB.Save Lives ”,强调生命至上和全民行动的重要性。结核病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每天约4100人死于结核病 ,近8万人患上这种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 。自2000年全球抗击结核病以来,已挽救约6600万人的生命。
2、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5%,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 ,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2岁。
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日期是3月24日,这一日子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纪念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结核病病原菌的日子 。 1882年3月24日 ,科赫在柏林宣布了他发现结核病病原菌的里程碑式发现,为结核病的研究和控制工作奠定了基础。
4、每年的3月24日是国际结核病宣传日。这一天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纪念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在1882年3月24日发现结核病致病菌——结核杆菌的历史性贡献 。自1996年起 ,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提高全球对结核病的认识和关注。
5、每年的3月24日是国际结核病宣传日。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中国宣传的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 ,守护健康呼吸”。这一主题强调了在新冠疫情得到重要控制的当下,我们同样要重视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这种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其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 ,下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 。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
肺痨病又称肺结核病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 ,易形成空洞 。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 、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 ,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岁到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峰年龄。潜伏期4~8周 。
【答案】:又称结核球,是直径2~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结核球可来自:①浸润型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②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由于干酪样坏死物填充;③多人干酪样坏死病灶融合并纤维包裹。
继发性肺结核:儿童原发感染后再次发生的肺结核,分为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重染 。疾病:生命活动过程异常,引起代谢、功能 、结构变化。麦氏点(McBurney):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夏科氏三联征(Charcot):腹痛、寒战高热 、黄疸的顺序出现 。颅内压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