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暂未划定高风险区,上海为什么不是中风险】
4
2025-04-05
上海三区指封控区、管控区 、防范区 。防范区是指近14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管控区是指近7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 、场所;封控区是指近7天内有阳性感染者报告的居住小区、自然村或单位、场所。
上海小区封控政策(一)封控区域内 ,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外卖 、快递等实行无接触配送,不得进入住宅小区。
四是关于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本市已经明确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 ,减少因疫情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封控区管理规定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分为封控区 。病例发病前2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 ,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较高,且密切接触者 、密接的密接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将相关区域划为封控区。
不属于。根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和疫情传播风险大小划定高、中、低风险区 。没有疫情发生的县(市 、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未划定风险区不是低风险。第九版防控方案中 ,低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 、旗)的其他地区 。
有本土病例,但还未划分风险区域。高风险地区:一般是指累计新冠病例超过了50例,同时十四天内是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中风险区域:14天以内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 ,合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未超过50病例;共合计确诊的病例超过50例,14天之内未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规定,常态化防控区指的是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区域。这类区域无需特别划定风险等级,实施的防控措施相对宽松。
法律分析:具体的风险划定标准为:以县市区为单位 ,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 ,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
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 ,且第5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低风险区高风险区所在县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 。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 ”,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1、上海之所以没有划定高风险区域 ,在我个人看来,大概是因:疫情防控的分级已被迫发生变动,而且地区风险等级的界定是根据确诊数量和聚集性发病的情况界定的 ,并非根据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上海之所以没有高风险地区,是因为此前已知的确诊和聚集性发病比较少。
2、疫情高中低风险等级地区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累计病例数 、14天内是否有聚集性疫情,而上海没有划定高风险地区 ,可能是因为其虽然累计确诊病例数较多,但未达到高风险地区所需的具体标准,如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且出现聚集性疫情 。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高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 ,并且出现聚集性疫情。
3、上海未划定高风险区主要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涉及区域不划定中高风险。按照国家规定,风险等级是否调整的依据是确诊病例数量以及聚集疫情情况而不是感染者数量,结合人口规模、密度等实际 ,是否调整风险等级要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综合评估才能确定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